智能家居行業的參與者很多,從上游的IC芯片,模組方案到下游的單品和服務提供商,不一而足。為了方便討論,我們關注的市場主體是下游的主要競爭者,并按照他們的體量和性質,簡單分成四類:創業公司、傳統廠商、跨界公司(軟件+硬件)和互聯網公司。
創業公司雖然體量小,抵御風險的能力差,但創新精神較強,是市場上最活躍的主體之一。
智能家居是個涵蓋面非常廣的行業,涉及的產品和服務之多是難以想象的,大公司想要大包大攬是不可能的;而且體量大的公司,由于產品有規模化和標準化的制約,往往響應市場的速度更慢;同時考慮到投入收益比,大公司通常會選擇復制而非創新。這些都是創業公司能有所作為的生存空間。所以它們的發展路徑極有可能是以單品突入的方式,發展自己的產品體系,等用戶大量使用的時候,隨著接入產品越來越多,成為平臺或者顛覆其他平臺,自然而然成為家庭數據入口。
傳統廠商中比較有先見之明的一部分早就開始尋求合作,加速智能化的轉型,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未能實現;還有一部分廠商因為現在的收入穩定,而智能家居的終端需求還沒形成,所以持觀望的態度居多,實質動作較少;未來隨著行業加速發展,家電產品是否智能化成為家電企業的關鍵存活因素,為了防止被邊緣化,它們會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市場,利用自身巨大的品牌影響力,強勢的渠道資源,希望以推行自己的標準和平臺,與多方參與者合作的方式,形成以自己為中心的生態。
跨界公司(軟件+硬件)因為有PC和移動終端生產經驗的積累,又有軟件開發的能力,所以在物聯網時代中相對有優勢,但因為要同時掌控軟硬件產業鏈,所以會面對更大的挑戰;這類公司通過智能手機的生產作鋪墊,對硬件產業鏈的掌控已逐漸成熟,對搭載在智能硬件上的操作系統的開發也有一定經驗,同時市場對這些跨界公司的品牌認受度也十分高。在未來,有行業話語權的第三方巨頭,會逐步整合產業鏈,通過掌握控制終端打造閉環,分享后端價值環節的豐厚利潤。
互聯網公司長于數據、內容和服務,弱于對智能終端的把控,所以它們更看中的是產業鏈形成后,后端市場的服務和內容。它們更可能會以開放平臺的姿態引入合作者,補齊短板,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優勢移植至物聯網時代。憑借自身較強的大數據分析和云端技術,完善的線上服務和電商渠道,豐富的內容資源等優勢,這類公司的計劃是打造終極平臺。